April story, love just has begun…
初恋的感觉是什么样的?你有没有试过回忆或者想像着去描述一下?不管如何都应该很美好吧,有没有真正爱或被爱过的人恐怕都会这么想,不然《喜剧之王》里的那个大款也不会在夜总会里喝得一塌糊涂,不惜一掷千金地要找到它,而它当然也不会是柳飘飘扮成学生妹,再吃上两口芥末,说上几句酥酥麻麻的话就能找得回来那么简单。想体验吗?那就在深夜寂静的时候,象我一样独自去感受一下岩井俊二散文诗一般的《四月物语》吧。
不喜欢日本这个国家,但却非常喜欢樱花。很巧,去年也是四月,我外出旅游的时候,第一次见到了樱花。那是一条两边种满了樱花树的大道,干净、整洁的路面上铺满了被微风吹落的花瓣,走在树下,望着头顶垂落的花枝,嗅着怡人的清香,眼前粉色调、纯净的画面几乎让我陶醉。不算很长时间的一段漫步,很快就用完了我所有的胶卷,如果当时的感受能够被相机锁住的话,我情愿一生都醉在里面不要醒来,这也是我刚开始看《四月物语》时,被镜头里东京的街景所深深诱起的回忆。樱花象雪瓣一样漫天飞舞着,街中出现的一个身着盛装的新娘,恐怕是对这样的景色最完美的点缀。在这样的季节,一个十七岁、天真烂漫的少女,在这样的环境里,会发生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我开始不由自主的憧憬和幻想起来。
影片接下去的感觉就象松隆子所扮演的榆野卯月的情感一样:在平静中,隐隐约约地蕴藏着一种纯真和羞涩的冲动。初到东京的卯月虽然对周围的环境充满了期待和好奇,却也象所有腼腆的少女一样,对周围崭新的一切保持了足够的戒备,唯独对邻家的女主人充满了热情,更会盛情地邀她来一起晚餐,这对一个初到异乡的小女孩来说,希望带来的不只是家的温馨,更重要的是一种踏实和安全的感受,这样的一个细节,看似和主题无关,但却让人觉得非常真实;同样的,卯月在学校里也没有和别的同学接触得太过亲密,这样的设计既符合人物当时的心理特征,也在无形之中突出了影片的情感主线,象一篇成功的散文一样,形散而神不散。做为观众,也会不知不觉的在安详、静谧的情节发展中,体验到越来越强烈的共鸣,似乎导演猜透了你在看这些画面时在想什么。能够抓住并且引导观众心理的导演,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大师。
以前曾经看过岩井俊二的作品有《情书》和《关于莉莉周的一切》,本来很想对比一下一些镜头的,但由于《四月物语》所带来的情感体验要远强烈于视觉体验,我不想在刻意欣赏画面的同时,冲淡了对电影本身的感觉,于是选择了放弃。不过还是有一些镜头能让我想起前面的两部:室内和煦的光线、少女骑单车在山间的小路,一望无际的绿色原野等等,而最让我喜欢的一个镜头,就是卯月穿着一袭蓝色的裙子,坐在青翠的山坡上,阳光明媚,微风吹动着长发,身边的野草波浪般地摇曳着,她抱着那本《武藤野》,静静地读,一束光线反射在她脸上,那纯真、灿烂的容颜,看得真是让人心情起伏荡漾,一种无以言表的感受刹那间充斥了整个心头。我被镜头里的一切彻底征服,这是怎样的一幅如诗的画啊!
影片很多时间都在用一些长镜头,一直让你从一个能够体察所有细节的角度去看,让你在平稳的视线中慢慢地去汇集感受,而不至于镜头变换的过快,让你在一不留神中分散了注意。影片的配乐也是非常好听的,那悠扬、舒缓的钢琴声始终萦绕在耳畔,与情节的发展配合的恰到好处。应该是所有好看的电影都有好听的音乐吧,而那些你只记得住情节而忆不起音乐的电影,只不过是你太过注意故事的画面和内容,而不经意间忽略了听觉而已。
《四月物语》只有六十几分钟,这是我事先没有预料到的。但最让我佩服导演,也让我佩服自己的,就是当卯月站在大楼的门口,在雨里撑着那把从山崎那儿借来的红色的雨伞,望着天空中淅淅沥沥的雨,若有所思地绽开笑靥时,我想:电影就在这里结束吧,不管榆野卯月和山崎以后的故事会是怎样,真的已经不再重要了,接下去再怎么样展开的爱情,都会削弱了这种意境。而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影片真的在这个时候结束了,这不但没有让我对时间太短感到惋惜,反而让我兴奋得忘乎所以,更是对这样的处理自我感觉惺惺相惜。
很难想像日本这样一个国家居然可以拍出如此清新、明快的电影,也许就象纽约可以是天堂,也可以是地狱一样,禽兽和天使有时也会是密不可分的同一体。电影以外的东西我们在这里估且不去评价,而只对于象我这样的观众来说,勿庸置疑,大师,始终还是大师。
夜,已经很深了,窗外的雨还在下; 而我的心情,却早已无法平静, 因为在四月的故事里, 爱,才刚刚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