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阳光灿烂的日子>
在昏黄灯光下翻出父亲的肩章,胸章,披挂满一身,对着镜子俨然走起了正步,扮起了军人。 沉闷昏黄的午后,在那部队大院的屋顶上徘徊又徘徊,只为能看见那个一见心动的女孩子。 夜色深沉里,刚打完架的一群孩子骑着当时流行的“老爷车”在弄堂里呼啸而过。 《阳光灿烂的日子》是一部反映青春期的影片。影片叙述了在70年代,那个解放后大动乱的年代,一群生长在部队大院的孩子,在父母无暇管教的情况下,任性地成长度过他们青春期的故事。这帮孩子任性地在那个年代以不被人知的植物的形式成长,让我们每个人都大而化之地回忆起了自己的青春。青春期中特定的印记并不会因为时空的差异而迥异. 有多少人在影片时看到的是自己。 男生看到自己第一次跟人打架的样子,看到自己第一次追求女孩子的样子,女生看到自己第一次偷偷摸摸的穿起妈妈的高跟鞋,肉色丝袜,涂上口红,描上眉的样子。
现在从几个方面来分析该片。 (一)窥探心理 青春期一个非常显著的心理特征是对外部世界特别是成人世界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很容易发展成为窥探心理。影片很巧妙地展现了这种窥探心理。马小军迷恋上了制作钥匙,开各种锁,在家里,他打开了父亲的抽屉,除了倒腾出肩章胸章外还有那个白色的如气球般的避孕套。他还开别人家的锁,进入到别人家的私人空间,但他开锁也并不是为了偷东西,只是受好奇心的驱策,是偷窥心理的体现,他躺在别人床上,累了就休息一会儿,如他所说也“想象在这床上发生过什么事”。而直到一天,他在一户人家通过一个望远镜窥到那个师道尊严的老师在大街上随便与一个女人调情,随地方便,他的脸上有了畅快的笑容。成人世界在他面前落下一层帷幕,而他揭开这层帷幕露出了他的两只眼睛.更多地展现的是对性的窥探,私以为在这层上,经典场景有二 1,后脑勺特写,一个气球在他嘴里膨胀扩大。马小军头部向左慢慢转过来,一个巨大的白色避孕套被吹起。 2,闪身躲进床底,米兰进屋,换裙子,在床底的马小军看见她那一大截裸露的小腿。大汗淋漓的马小军的脸.
(二)性与暴力 影片中大部分是描述马小军所在团体的玩乐以及马小军对米兰的懵懂追求。因此从整个影片来看,同性之间除了兄弟意气之外更多的是暴力(如帮派之间的打架)而异性之间更多的是因青春期荷尔蒙刺激带来的对性的渴慕。然而性与暴力又是不能分裂开来的。很多时候它们一统在一起。青春期的成长,更多的是性的渐趋成熟,那旺盛的成长中所积累的能量无处发泄,只有通过暴力――孩子们打群架。导演安排米兰这个比马小军年龄大的角色,又是有他的深意。相比与别的女孩,米兰出落得异常成熟丰满,在性意义的审美上她是完美的。同时米兰的世界更接近于一个成人的世界,这个世界又正是马小军一直在窥探的。导演运用米兰这个角色从侧面完美阐释了马小军青春期的骚动与焦躁。 私以为能体现此层意义的场景亦有二: 1,于北蓓涂了一嘴的口红,趁马小军不备,上前亲脸,马小军反抗,于北蓓骂骂咧咧,转而又扑向旁人,嬉闹成一团,玩耍中带有性的成分,是青春的躁动。 2,为替羊搞报仇,夜深抄家伙打架,马小军逞英雄,上前就拍一板砖,并加了无数的拳脚,但眼睛却是望着他们当中最年长的刘忆苦,直到刘忆苦说差不多了,才匆忙跨上自行车,在弄堂里呼啸而过。青春期过剩的精力一般通过暴力来发泄。
(三)两个视角 《阳光灿烂的日子》有两个叙述者,一为青春期中的马小军,另一个是已成年的在追忆往事的马小军。后一个马小军往往在影片适时的地方作一些旁白,解释,概括总结性的话,态度是温和宽容妥帖的。安排两种叙述者存在的巧妙构思导致观众也以两种身份两种心态在经历这场青春期,一是直接参与的方式,比如说,在影片中看到从公安局回来对着镜子大骂解气的马小军仿佛就是看到了自己。第二种是旁观者的角度,我们的态度和成年后的马小军的态度一致,温和,宽容看着所有青春期的躁动。这两种视角的切换使整个影片自然生动而又富有弹性。每个人都在这重新经历了青春,重新评判了青春。 (四)间隔效果 影片到后来出现了一些反情节段落。如关于米兰为刘忆苦及马小军庆贺生日那一段,就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情节发展,一是刘与马最终打起来,一是醉酒后的马小军在雨中大声呼唤米兰的名字而最终与米兰相拥在雨中。对这样两种分岔的情节,画外音这样解释,“我以真诚的愿望开始讲述我的故事,经过巨大的努力,讲出来的故事竟然是谎言”“我说真话的愿望越强烈,受到的干扰就越大我不断发誓要老老实实讲故事可是我却悲哀的发现我根本就无法还原真实”“记忆总是被我的情感改头换面,甚至捉弄我,背叛我,让我头脑混乱真伪难辨”。翻查了一些资料才知道此为间隔效果理论的运用,间隔效果在电影创作中被改编为布莱希特表演理论。片中的第一人称叙述者的身份导致了讲述的限知性质,也造成了和回忆相符的主观意味,“我”对某些事情并不知道,或者是以猜测,疑问的口气讲述,甚至有时候会否定自己前面说过的话,这极明显的间离段落,对熟悉的过去的讲述被陌生化了,迫使观众去思考:记忆可信吗?讲述可信吗?一切都是主观的吗?甚至:真实是什么呢?从而产生每个人自己对上述问题的新答案,完成了对事物的再认识。也即完成了对马小军青春的再认识,对自我青春的再认识。 影片以这样的结尾结束,刘忆苦,马小军,羊搞,刘思甜等人相聚于一面包车上,然而人世沧桑,汽车驶在北京的马路上,车窗外闪过大院傻子的身影,众人齐声叫喊“古伦木”,而傻子回答“傻B”不象少年时回答“欧巴”。呵呵,岁月流逝,青春的岁月已经流逝,连傻子都不似原来的傻子,而这两小时的影片也到此结束,青春的岁月复归寂灭,青春的记忆被再度珍藏。 而什么时候再去重温一次吧,我的笔实难说出它的万分之一的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