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注册--投稿 --留言 --联系方式  
文学赏析 艺海拾贝 音乐时空 影音剧社 读史问道 校园原创 关于我们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影音剧社 > 电影百科 > 正文

呼唤审查制度的改革

2003-03-23 21:52:20    cissy

这几天,各大媒体纷纷刊登了由苏童的小说《米》改编的反映由人性最阴暗的一面转向讨论人的生存环境的电影《大鸿米店》,在时隔7年之后重现天日的消息。


为什么这部电影会有如此的遭遇?有为什么会在时隔漫漫7年之后能够再次上映?最普遍的解释是:影片触及了中国电影审查制度的高压线——情欲,乱伦,仇恨,暴力,冷血,而当年在批审的时候导演黄建中为了力保影片的艺术本色,拒绝加以修改,致使这部电影在电影审查局一压就是7年。


而在去年年底,电影局再次与黄建中做了交流,此时,黄建中考虑再三,终于在影片的开头和结尾做了修改,而引来最大争议的两个情欲的场面却保留了下来,并打着“少儿不宜”的名号在各大电影院公映。


先不论这是不是有电影策划炒作的嫌疑,也不论能够将“少儿不宜”公开用于电影公映之于中国电影发展事业的重大作用,我们可以就这个“7年”来做一做文章。


中国电影事业在80年代走入了一个高峰期,一大批被日后被称为“第五代导演”的学院派精英开始在电影中对中国的过去的20年进行了文化反思,尤其是知青生活的体验和挖掘,并为中国的电影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天地,同时也为中国电影赢得了前所未有的荣誉,中国电影在国外的各大电影节上纷纷获奖,尤其是在五大顶尖的电影节上。而这一时期,中国的人们在电影院可以欣赏到这些带着光环的电影佳作。


而进入了90年代,中国新一批电影人成长起来,并开始摆脱了对文化的反思和脱离现实的肤浅,开始探究关于人本身的精神世界,关注普通人的生活状态。而这一时期,中国的电影开始迎来了民营资本的注入,并渐渐开始与世界的电影制片接轨,而且新一代的电影人开始走向成熟,与此同时,他们纷纷在国外的电影节上获奖,如 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鬼子来了》,王小帅《十七岁的单车》,贾樟柯的《小武》和《站台》以及最近的《任逍遥》等。我永远不会忘记姜文在2000年的戛纳电影节上捧得的最佳评委会大奖时自信而又任重道远的神态,也不会忘记其石破天惊的《小武》被电影界的泰斗巴赞所创的《电影手册》评为中国电影复兴和活力的影片的贾樟柯,这位第六代导演中被外界评论最高的年轻导演顶着来自国内压力继续走着自己的电影路,人生路的那份执着。然而让人气愤和遗憾的是:在90年代的我们却不能向80年代那样舒舒服服的坐在电影院里观看,只能通过一些比较私下的途径才能欣赏到他的佳作。而这个可怕的事实已经波及了整个第六代导演——也就是说:如果不改革中国的电影审查制度的话,在未来的中国电影院,我们将看不到中国最优秀的电影人的影片,而越来越市场化的中国电影界将会走入一个无人敢投资电影事业,这将会导致中国优秀的电影人的处境极端恶化,整个电影市场畏缩,这也会助长了中国一向很猖獗的盗版市场,最终带来不堪的恶性后果。


中国目前处于一个文化发展和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阶段,在要求经济发展的标准不断的提高的时候,中国的文化审查制度却一直停滞不前,严重阻碍了文化自由和文化领域的真正的前进的脚步。


再深一步说,对于真正意义上的法制建设而言,中国目前的电影审查制度严重的亵渎了中国人民的表达权和获知权。多数的电影是反映了中国人普遍人群和特殊人群的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尤其是内心的危机,涉及了一些阴暗面,难免触及了中国电影审查制度的高压线。以目前这种极度不合理的带有偏见的审查制度来看,其改革已经到了势在必行的时候了。


因此,电影的审查制度的改革必须先从“分级”开始。将每种电影的适宜人群划分清楚,并法制化,固定好自己的审查标准,不要一天换一种标准。其中最重要的前提是,在一定的限度下,保证政治和文化的基本脱离,使文化真正摆脱政治的束缚与阻碍。


电影审查制度的改革——我听见中国人民文化开放的呼声!



PS:近日,国家电影局紧急通知,原定3月28日上映的《大鸿米店》暂停上片,另行通知上映时间,雪藏7年再遭雪藏······

阅读次数:  
 【责任编辑:admin】
[网友评论]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文化素质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阅读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