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终于看到《佳片有约》中格力高里.派克主演的《乞力马扎罗的雪》,其实很早就应该一睹影片风采了,只是岁月匆匆,总是有点无常,因此难以了却心愿。
我看过海明威的原著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正如现场主持人和嘉宾所说:这是一部意识流的小说,贯穿全片的是主人公哈里的心路旅程,一段坎坷崎岖的心路旅程——关于情感与人生的纠缠。
按照小说所写,哈里应就是海明威本人,但大胡子的海明威变成了影片中高大英俊的格力高里.派克,还真是好莱坞电影的一大神奇之笔。海明威一生酷爱冒险,追求心灵的撞击这从他那刚毅的文学作品中可以看出。影片中所展示的非洲自然风貌充满野性和危险,身为作家的哈里在寻找某些灵感,难以察觉的灵感。
海明威的这部晚期作品可以真实反映他的内心世界,后来他拿起猎枪结束了自己的一生,而解释大概可以这般表明:他已身患绝症,无生存的希望,因而结束一生是个无奈的选择,也许他不希望生命被病魔夺去,而要让自己来终结。
影片做了较多改动,把一个故事延长充实了,变成包含了四段感情的一段人生。
至于格力高里.派克,他演过《罗马假日》,一部国人皆知的黑白影片,是好莱坞不朽的经典影片。影片还有苏珊.海华德,艾娃.加德纳的加盟。其实看经典,总会有一种难言的情结——一部已过了五十年的电影还在感动着今日的我,不知是电影的魅力,还是海明威小说的魅力。
影片在哈里平缓的独白中开始了,白雪皑皑的乞力马扎罗山高高耸立在非洲热带草原上,山腰上环绕着一圈似云似雾的白色水汽,一只鹰高高盘旋不去。“在乞力马扎罗山的西峰上,有一具风干后的豹子尸体,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它会到这么高的山顶上来”。一段深情款款的独白蕴含着主人公哈里深深的无奈和不屈的意志。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揭示了不可战胜的含义,那种不可战胜的意志也许就是他的真实写照。
然后镜头切换到哈里躺在树下,零碎班驳的阳光透过树叶照到他那英俊的脸庞上,拖着一条伤腿的他正在疗养,一边是他的妻子海伦,他们后面是宿营的帐篷。在一片沉寂中悠扬柔和的主题音乐缓缓飘扬,影片的配乐主要有两段,都十分美妙。
我一直坚信不移,出众的影片配乐是一部经典电影精彩的一半。譬如《泰坦尼克号》中那悠扬的风笛音乐,还有《东京攻略》中的拉丁舞曲音乐,还有《我的野蛮女友》的钢琴独奏配乐,我的印象都很深。
哈里之后开始陷于一种无法自拔的回忆往事:康妮、辛茜、丽思还有海伦。一段接一段,而其中的衔接是反复回到现实,产生一种人生如梦的惆怅。他轻轻倒掉那一杯红色的威士忌……开始进入往事的殿堂,一个人走在时光的隧道上。
其中辛茜那一段是主持人和嘉宾推荐的精彩片段,我也注意到两人的聚散仿佛是命中早已安排一般。按嘉宾的说法“这段爱情不逊于《魂断蓝桥》等经典言情片”。
哈里追求着漂泊世界各地的梦想,如同寻找着心中的圣地一般虔诚,而辛茜则要求一个安定的家,在浪漫之都巴黎定居,和哈里幸福快乐地生活,于是两人不可避免产生了矛盾。身为哈里,一个作家的职责还有他的天性使他无法满足辛茜的要求。尽管最后他有妥协,但于事无补,辛茜永远走了。
这多少牵扯到一种人生与感情的冲突。我也想到将来,将来的梦想是环游神州,用摄像机和笔写下心得感悟。这也许会碰到不幸的结局,像可怜的哈里,失去感情的痛苦实在是毕生的剧痛。
影片所展现的哈里还在巴黎时的情景,我觉得有一种无语的心灵关怀:在巴黎大街上,香水店里的水,流到大街上,小孩子无忧无虑地玩耍,哈里用平和的语调讲着巴黎的日常小事。是那样淡然而又深切,“我写的第一本书叫《我所钟爱的巴黎》”。也许从这之中可以看出哈里还是喜欢巴黎的,这一点上,辛茜的离开对他的打击实在很大。他的非洲之行并不是为了享受,而是寻找写作的素材。
神奇而神秘的非洲风光在影片中展现得淋漓尽致,稀稀的树,长长的草,几个黑人奴仆,许多动物:河马,狮子,犀牛,长颈鹿……哈里的历历往事离不开对非洲的回忆。
必须指出格力高里.派克的表演是趋于完美的,几个女主角在时光的流失下仍那样美丽,也是一种无以伦比的经典永恒。海明威的著作,好莱坞的改造,促成这一部《乞力马扎罗的雪》。
影片的真谛也许就是讲一个人的心路旅程,关于人的自我完善和日臻完美,而这标准就是每个人的理想,尽管要付出身体的伤痛甚至牺牲感情的心灵创伤代价。
2002年9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