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中国进入了“文革”。在舞蹈领域里首先就革了中国民间舞蹈之命。所有的民间舞蹈艺术都被打入冷宫,被扣上了”四旧“的大帽子。传统的艺术形式被禁绝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令今天的人很难相信的东西枣“造反舞”和“忠字舞”。
“造反舞”是随着当代政治生活中“红卫兵”现象一起出现的。由于那个混乱的年代没有人做过记录,究竟“造反舞”是何时由何人“发明”的,已经没人知道。有人说它发源于北京的一所中学的文艺爱好者之手。参加了“革命”的学生们为了向大众宣传自己的主张,就采用了“宣传队”的形式在街头巷尾唱歌跳舞。所唱“造反歌”配以“造反舞”,可谓功德圆满。这支舞蹈在“文革”之初的确席卷全国,其中几个基本动作是:挺胸架拳提筋式、托塔顶天立地式、扬臂挥手前进式、握拳曲肘紧跟式、双手高举颂扬式、双手捧心陶醉式、弓步前跨冲锋式、跺脚踢腿登踹式。这八个基本动作,后来被戏称为“八大件”,影响了几乎整整10年的舞蹈表演方式,甚至达到没有“八大件”就不知道该怎么跳舞的程度了。
“忠字舞”,是在造反舞之后才流行起来的大众舞蹈,也几乎到了人人必跳的程度。它源自内蒙古的“安代舞”,或许也是内蒙古红卫兵的发明创造。跳的时候,舞者要手牵红色绸巾,唱着“敬爱的……”之类的颂歌,边唱边舞。那个愚昧和荒谬的时代,每天早晨,随处可见跳“忠字舞”的人群。学生们到校上课,也首先要跳上一段“忠字舞”,才能开始一天的课程。
这场被称作“文化革命”的运动,对于中国民族文化的摧残是极为严重的。在另一方面,50年代初期被引进的西方芭蕾舞却在这一时期里被行政力量推动着进入一个畸形发展的状态。《红色娘子军》和《白毛女》两出芭蕾舞剧,原本是1964年前后创作出来的好作品,这个时候被封为“革命样板戏”。于是,在全国范围内,“普及”样板戏的工作展开了。几乎每一所学校,无论是大学还是中学甚至小学,都有小白毛女、小吴清华、小洪常青们在跳着完全失去了芭蕾舞规范的“芭蕾舞”。这一场出于某种政治主张而发展起来的样板戏普及运动,在某种程度上将中国人所不太熟悉的芭蕾舞以强大力量推广了。
作为一种西方古典宫廷艺术的芭蕾舞,在畸形状态下成为古老中国的最新流行,这是历史的悲剧还是喜剧?(来源:《中国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