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街关帝庙,民宅式的大门独具特色。
芙蓉街北首路东,正对省府东街(原小布政司街,亦称布政司小街),有一座关帝庙。庙虽不大,位处冲要,香火曾极一时之盛。
明清时期,济南的关帝庙有上百座。关庙所祭神明是三国时蜀国大将关羽关云长,俗称关公。从魏至唐,关羽在民间的影响并不大,宋代以降,方声威大震。佛道儒争相把他拉入教门充当护法神,成了无人不晓的“武圣人”,俨然与“文圣人”孔子分庭抗礼。孔庙称文庙,关庙称武庙。芙蓉街关帝庙北去不远即是宋代创建的府学文庙,构成人们所说的“左文右武”格局。
关庙内有康熙五十九年(1720)《重立考棚碑记》石碑,碑首刻“共则昭垂”四个大字,碑文是贡院考试规则。考试规则当露布于贡院,至于在关庙再竖此碑,或出于这样的考虑:贡院考棚西北距关庙不远,各地前来赶考的士子多来庙里求签问卜,关帝在上,神明不欺,秀才们在此读碑会顿生敬畏之心,打消作弊念头。明代洪武年间,济南成为省会,布政使司从青州迁来,贡院亦始建于此,考棚号舍为六千余间,到了清代已经逾万。乡试期间,这一带便成了读书人的天下。
庙内另有光绪二十五年(1899)《重修芙蓉街北首布政司小街东口路东关帝圣君庙碑记》石碑,乃吉祥号、同祥永、制香楼、信义号、瑞宝楼等二十家商铺为首事,组织两街商家,捐资兴庙,立碑以记。清代,芙蓉街和小布政司街一带商号林立,繁华异常,钱行、银炉、当铺、书坊、首饰铺、古玩铺、鞋帽铺、绸布庄等一家挨一家。商人言利,敬奉财神,这财神竟也是无所不能的关老爷。碑曰:“昔芙蓉街及布政司小街商友奉帝君为财源之主,灵验异常,愿共捐资本建庙宇,每逢朔望拈香以仰答。”庙门有对联云:“街因芙蓉飘香气,庙为关帝颂圣名。”世事沧桑,繁华不再,商家渐次零落。“圣庙为粮店已有年。盛世万事兴,有生于庙前六十米处之郭玉山先生,欲续已断六十年之香火。”出国经商且已置业的郭先生念及老母生养之恩,重回桑梓之地尽孝,斥资千万,重修关庙。他专程赴京就教于清华大学张杰教授,定下“修旧如旧,恢复原貌,庙门、正殿不可动”的修缮原则,又千里赴辽采购岫玉,以雕关帝坐像。修复梁椽,更换屋瓦,绘制壁画,疏理芙蓉、武库、飞霜三泉,从2009年3月开工,到12月修葺完成正式开放,历时九个月。郭氏亦立《重修芙蓉街关帝庙记》石碑,专述修庙之事。大殿联曰“左明湖右名泉湖泉共映圣德;上皇天下黄地天地同仰帝威”。随着芙蓉古街的一、二期改造,这条商业通衢再度繁荣,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关庙也随之新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