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注册--投稿 --留言 --联系方式  
文学赏析 艺海拾贝 音乐时空 影音剧社 读史问道 校园原创 关于我们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艺海拾贝 > 舞蹈 > 正文

漫谈中国历代舞蹈风潮

2009-07-06 18:07:00    文化素质网

  既然要漫谈历代舞蹈,那就从远古开始好了(这段各位有兴趣就看,没兴趣就跳过,从第二段看起好了,反正神话时代没什么准谱)。上古神话时期,最原始的舞蹈,在无乐器伴奏的情形下,古人们只能踏地击节而歌,绕着篝火开群舞聚会而已。随着文明程度进展,石器,陶器的使用,于是有了石磬,陶鼓,陶埙,人们总算能击石拊石而舞了。然后就是黄帝,尧,舜,禹各位牛人闪亮登场。黄帝率六兽,制编钟,鸣吹角而与蚩尤战,流传下来的就是《云门》乐舞。尧制《大章》,用十五弦瑟,舜作《大韶》禹作《大夏》,以上几位据说都是禅让递承,得国至正,所以乐舞称为文舞,跳舞时讲究的是用龠(排箫),用翟(鸟羽)。接下来的商汤,周武,出身造反派,故而他们的国标舞《大濩》,《大武》都是执干戚而舞,跳一段斧头帮的恰恰。
  
  进入周代,历史变得靠谱起来。周朝最提倡的就是以礼乐治天下。周人总结了以上各代舞蹈,合称《六代舞》,还编制了一些用于祭祀求雨的舞蹈,称作《六小舞》。法律明文规定,贵族子弟13岁入学,先习音乐、朗诵诗和六小舞。15岁开始习射箭、驾车和舞《象》(《象》传说是周人为了纪念,打败了可以驱象作战的殷人,创作的一种武舞)。20岁时学习各种仪礼和《六代大舞》。有黔首可能要问,这一大套舞蹈学了有什么用?你可以比较一下现在大学入学时的军训,队列操练能有什么用,无非是让新生们产生集体盲从意识,可以随时接受校长检阅领导,换在西洋番邦,洋夷学生们文化程度低,不知礼仪,故而洋校长们地位就不如天朝了。
  
  继续回来说周朝舞蹈,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礼乐崩坏,孔子曾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换说现代汉语,就是八佾(64人舞队)是周天子专用的,你一个介于诸侯和大夫之间的暴发户,最多用六佾,如此僭越,孔二哥看不下去的说。儒家另外一个代表人物,子夏见魏文侯时,魏文侯说:“吾端冕而听古乐,则唯恐卧;听郑卫之音,则不知倦”。听主旋律就想睡觉,听流行音乐反而精神好也是当时的一个潮流。郑卫之音,赵女楚姬,燕齐舞技在当时来说无一不吸引世人的眼球。诗经国风里,有这么一首《陈风宛丘》云
  
  子之汤兮,宛丘之上兮。洵有情兮,而无望兮。
  
  翻译过来大致这样;姑娘姑娘摇啊荡,跳舞跳到宛丘上,摇摇荡荡真有情,可惜没啥好名望。
  
  
  如此关东花花世界,怎能不勾起强秦的欲望。秦国自身舞蹈比较特别,秦舞延续的是西周时宫廷巫舞中的傩舞。周代宫廷中巫女举行国傩时,都戴面具,所以又做方相氏。此风在西秦得到延续,国家舞蹈叫做国傩,民间叫做乡人傩。秦人无论驱鬼,祭天,出战都要举行这种假面舞会。想象关东各国作战的时候,看见这群戴面具的舞神兵,都不知是什么感受。在这方面,能和秦军拼一拼的,也只有楚国。楚风固然有好细腰,长袖善舞的一方面,但楚人也有好巫舞的传统,至少在心理战上,不怯秦人。纵观当时整个大时代,最好的舞者,当非赢政的老母赵姬莫属了。一个夜总会舞小姐,先是傍上了吕不韦这个大款,然后买一送一跟了赢异人,当上了首长夫人,最后母以子贵,做了太后不算,在更年期临近时,碰上了一生的挚爱,男人中的男人,性学大师嫪毐,她的一辈子夫复何求!
  
  过了秦二世,就是楚汉相争。刘项都是舞林高手,一个有大风歌,一个有霸王别姬。边唱边舞,除了各人心境不同,倒都也能留传万世。刘邦的后代,也大都精于此道,例如汉武帝之于卫子夫,李夫人,汉成帝之于赵飞燕,赵合德,汉代的皇后,舞女出身的着实不少。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诸位看客粉丝耳熟能详,偶就不说了。汉代的舞蹈形式,有一种宴享舞叫做“以舞相属”,这种礼仪性的社交舞蹈,在宴会中主人先舞再邀请客人舞,而客人不以舞为报,往往结下冤仇。出名的例子就是灌夫骂座。有兴趣的可以看汉书里田岎,窦婴的章节,好大的一场风波,具体就不展开了。到了汉末,正应证了圣人那句老话“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当年刘三是如何玩楚霸王的,今天别人就怎么玩你的子孙。《后汉书》记载,董卓废少帝为弘农王时,少帝乃与妻唐姬及宫人饮宴别。酒行,王悲歌曰:
  
  “天道易兮我何艰!弃万乘兮退守蕃。逆臣见迫兮命不延,逝将去汝兮适幽玄!”
  
  因令唐姬起舞,姬抗袖而歌曰:“皇天崩兮后土穨,身为帝兮命夭摧。死生路异兮从此乖,奈我茕独兮心中哀!”因泣下呜咽,坐者皆唏嘘。
  
  接下来就是三国两晋南北朝了。这个时代流行的清商乐,讲究的是“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曹家三父子都是此中高手,专门设置了清商署,管理国家歌舞团,而且经常在国家大剧院铜雀台上举行演出,传闻还想邀请南方舞蹈名伶,乔家TWINS姐妹登台献艺。小熊说句题外话,阿瞒大叔,你年纪偏大,二乔不适合你,周郎也别生气,与其防备曹大叔,不如多注意小诸葛,孔明此时正在花样年华,倒是不得不防。正所谓,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小熊认为其中大有深意,可惜百家讲坛不请偶去讲,偶可是有很多料可以爆的。言归正传,继续说清商乐舞,举个例子,来说剑舞好了。以吾友赫连勃勃大王为例,仿汉乐府填一首剑舞小词给他,
  
  赫连舞兮尘飞扬,剑术精兮技无双,遇莫邪兮战不利,干将化兮作鱼肠。
  
  很久没有写这么高雅的文词了,作的不好,还请赫连大王斧正一二。
  
  书袋也掉过了,晋室也该南渡了。话分两头,永嘉乱后,大部分清商乐舞人员南渡,其后与南方吴声西曲汇合,发展出南派舞蹈风格,其中最有名的,叫做白纻舞。有诗赞曰
  
  吴刀楚制为佩袆。纤罗雾縠垂羽衣。含商咀征歌露曦。珠履飒沓纫袖飞。凄风夏起素云回。车怠马烦客忘归。兰膏明烛承夜晖。
  
  这种舞蹈讲究的是长袖善舞,走的是当年楚国路线,不光是长袖,而且前面还要加一巾饰,再配上舞者手中所持舞器,棒,铃铛啊,近似于现在的艺术体操。魏晋风度的特征之一,就是放达不羁成为当时潮流指标。比如出自王谢世家的谢尚,就以“谢尚自能鸲鹆舞”闻名后世。当时还有一种文康乐舞,据传出自晋太尉庾亮家。亮卒,其伎追思亮,因假为其面,执翳以舞,象其容,取其谥以号之,谓之《文康乐》。其实这是一种继承了先秦傩舞技巧的假面舞蹈。这是南方,北方,主要是当年逃难到凉州的乐舞演员们,在清商乐舞基础上结合当时龟兹乐器,创作了《西凉乐》,此后这种舞蹈被北魏,西魏,北周所采用,到了隋文帝统一之后,称作国伎。
  
  隋代官方认可的国家舞曲,有七部技,九部技,到了唐朝李老二手里,变成了十部伎。其中除了老大燕乐舞是个汉胡杂牌品种,老三清商乐和老幺文康乐是嫡系汉舞之外,剩下全是胡人雇佣舞。宫廷之中最有名头的第一大舞曲就是《秦王破阵乐舞》,最有创意的是高宗武后二圣临朝时创制的《圣寿乐舞》,跳的时候,舞群要在关键时刻,摆出各种pose,排列组合出““圣超千古,道泰百王,皇帝万年,宝祚弥昌”字样。然后大家一起高呼,高宗万寿无疆,武后永远健康此类的口号。到了玄宗时期,李三郎设置教坊,梨园,更加精益求精,跳此舞时,舞者穿素色服饰亮相,跳到酣时,拉扯衣衫,褪去外衣,现出内里五彩花衣,也不知算不算黄色演出?
  
  这是宫廷,民间流行舞蹈有健舞、软舞之分。健舞里出名的有,《剑器》、《胡旋》、《胡腾》、《柘枝》。后三个都来自中亚胡族,看名字就知道了,唐人欣赏胡舞,估计和现在小熊欣赏芭蕾差不多。《胡旋》、《胡腾》顾名思义,节奏欢快的舞蹈。小熊看芭蕾,别的不懂,演员转得圈多,跳的高飘,偶就鼓掌,如果摔了,那就一定要在心里叫好,为她惋惜,偶可是很有教养的。至于《柘枝》,诗云:松鬓改梳鸾凤髻,新衫别织斗鸡纱。鼓催残拍腰身软,汗透罗衣雨点花”。唐人诗中的意境,大体相当于小熊看芭蕾看的瞌睡之时,忽然旁边老友押沙龙君提示,演员汗透罗衫,各位狼友手机,DV,望远镜准备。自然又来了精神。
  
  再说说汉族传统舞蹈《剑器》。杜甫有诗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爠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此舞一般为女子戎装独舞,,当然也有军士集体群舞。唐人姚合《剑器词》
  
  圣朝能用将,破阵速如神。掉剑龙缠臂,开旗火满身。积尸川没岸,流血野无尘。今日当场舞,应知是战人。
  昼渡黄河水,将军险用师。雪光偏著甲,风力不禁旗。阵变龙蛇活,军雄鼓角知。今朝重起舞,记得战酣时。
  破虏行千里,三军意气粗,展旗遮日黑,驱马饮河枯。邻境求兵略,皇恩索阵图。元和太平乐,自古恐应无。
  
  不管是教坊公孙大娘独舞,还是军营军士们的群舞,反正一句话,战士把青春献给了沙场,女兵把青春献给了首长。
  
  接下来就是唐代第一美女杨玉环女士的霓裳羽衣舞,源自天竺的婆罗门舞,唐朝有不少词牌都和佛教舞蹈有点关系,比如菩萨蛮,何满子什么的。不过可惜,渔阳鼙鼓动地来,霓裳羽衣黯然收。唐朝越是胡化日深,报应来的也就越快,安史之乱,胡人造反,唐朝开始走下坡路,紧接着五代十国。乐舞中心再一次南下。
  
  在南方流行的主要是软舞,节奏舒缓,舞姿轻盈柔美。南唐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有王屋山舞《六幺》的场面。李群玉也有诗写观《绿腰》舞之近感
  
  南国有佳人,轻盈绿腰舞。华筵九秋暮,飞袂拂云雨。翩如兰苕翠,宛如游龙举。越艳罢前溪,吴姬停白苕。慢态不能穷,繁姿曲向终。低回莲破浪,凌乱雪萦风。堕珥时流盼,修裾欲朔空。唯愁捉不住,飞去逐惊鸿。
  
  其余诸如南唐后主,大小周后,金莲舞的故事,后蜀舞蹈家花蕊夫人的故事,想必不需要偶再罗嗦了吧。尘埃落定,大宋开国。宋代宫廷主打队舞,舞群主脑,称竹竿子,因他手执五彩竹竿,类似指挥,领舞五人,称为花心,具体舞蹈,各位可以参看美国节日游行鼓乐花车巡游。宋代民间,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勾栏瓦舍遍布市井。如果把之前汉唐时代乐舞比作旧欧洲古典音乐,宋代民间乐舞恰似新大陆音乐剧。市民阶层喜欢看的是有故事情节的音乐剧,最流行的剑器舞,一是根据楚汉故事改编的《鸿门宴》,一是根据唐人诗词改编的《公孙大娘舞剑》。至于宋朝周边辽夏金舞蹈,充其量不过那些贫民街区里美籍非洲人,跳来取暖的嘻哈街舞而已。
  
  可惜宋朝命运多舛,蒙元入主,元朝宫廷顶有名的就是《十六天魔舞》,据说元顺帝是用此舞来修欢喜禅法。在日后明人诗词中,也有反应
  宋讷《客北平,闻行人之语,感而成诗》:
  “禁路随人不忍行,临风立马倍伤情。千年王室山河壮,万里宫车社稷轻。金鼎夔龙兴圣殿,紫驼部落受降城。凭谁为问天魔女:唱得陈宫玉树声”?
  “扶运匡时计已差,青山重迭故京遮。九华宫殿燕王府,百辟门庭戍卒家。文武衣冠更制度,绮罗巷陌失繁华。毡车尽载天魔去,惟有莺衔御苑花”。
  “黄叶西风海子桥,桥头行客吊前朝。凤凰城改佳游歇,龙虎台荒王气消。十六天魔金屋贮,八千霜塞玉鞭揺。不知亡国卢沟水,依旧东风接海潮”。
  “几回人起乱中华,僭赏轻颁将相麻。示俭岩宸空植草,助娇上苑浪移花。当年翠辇三山路,此日毡车万里沙。自古国亡縁女祸,天魔直舞到天涯”
  
  这个汉奸,一口气写这么多怀念胡元的诗词,可惜当时没人举报,要是碰着小熊,不告他到东厂,就不算忠义之士。
  
  明朝立鼎,有明一代,传唱至今的流行歌曲,非《凤阳花鼓》莫属。边唱边跳,煞是好看。可惜的是有抹黑朱明皇室的嫌疑,本来最初这首舞曲是重八哥衣锦还乡时,模仿刘三哥和欢迎他的乡亲们一起唱的赞歌:“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宝地上出了个朱皇帝,上天又送来马娘娘”。
  
  说他有点惧内倒是真的,自诬那是绝对没有。然后就是修中都城,迁来了一票伪吴政权的劳改犯,这帮死不改悔的走资派,越狱逃亡以后,把歌词给改了,变成“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过了N年,清兵入关,发现这首反动舞曲可以起宣传作用,于是特意组织了上千人的花鼓文工团,进攻福建漳州,福州的时候,清兵军乐队就是唱着这首歌入城的。
  
  当然了,清朝自身也是有专属舞蹈的,称作莽式。凡有宴会时,主人家男女便迭起舞,举一袖于额,反一袖于背,盘旋,曰莽式。共九折十八式。一为起式,二为摆水打渔动作,三为穿针即织网动作,四为吉祥欢庆动作,五为单奔马即打猎动作,六为双奔马即出征动作,七为怪蟒出洞,八为大小盘龙,九为大圆场。
  
  清人起于丛林,萨满崇拜树神,莽怪也是自然的事。不过就算是好莱坞拍狂蟒之灾,也不过拍了三部曲而已,而大清一口气连演十三季,实在太离谱了。
  
  进入民国时代,政治重心忽南忽北。北平时代,大家闺秀,名门淑女择偶,跳西洋交谊舞是一种很重要的社交活动。一般选择在天津八国租借使领馆,或是高档饭店舞会上,能使女性中意的的男士,一般都着西洋燕尾服,讲究的是仪态大方,若是有留学背景,则为上佳人选。以下职业,都是颇能加分的勾当外交官,使领馆通事,翻译人员,大学老师,报刊记者,编辑,银行买办等等,有意思的是,虽说是军阀时代,但真正的北洋丘八出身,舞会上很少能获得女性青睐。南京,重庆时代,女性自身条件也在提高,大都教会学校出身,古体诗词估计不那么娴熟,英法德文会的倒是不少,女红不会,缝纫毛线还会那么几招,舞会上对男性要求,军队里的文职官员那是大热专业,首推还是美军翻译,其次是军需,参谋各等,非军职的,外交,司法等等公务员自然也是不错选择。当然,也有一些新女性投奔红都,接下来就是组织程序,舞会,相亲,组织介绍,二五八团,BF的叫你一声小鬼,你管他尊称一句首长,这事就定了,这也是革命需要嘛。进城后,自然还有,秧歌舞,苏俄舞,史诗舞,忠字舞,黑灯舞,霹雳舞,交谊舞等等风潮,不过熊累了,下次再说。

阅读次数:  
 【责任编辑:admin】
[网友评论]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文化素质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阅读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