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注册--投稿 --留言 --联系方式  
文学赏析 艺海拾贝 音乐时空 影音剧社 读史问道 校园原创 关于我们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艺海拾贝 > 舞蹈 > 正文

男扮女装的日本歌舞伎

2009-07-09 13:19:00    文化素质网

当时的日本德川幕府对“游女歌舞伎”的淫乱行为采取了取缔措施,并于1629年公布禁止女人演戏的法律,并没有中断歌舞伎的发展,剧团采取变通办法,以年轻貌美的男子扮演女人的角色,这就产生了歌舞伎中的“女形”,这种歌舞伎被称为“若众歌舞伎”。






歌舞伎的始祖是日本妇孺皆知的美女阿国,她是岛根县出云大社的巫女(出云大社:日本最古老的神社之一,也是日本唯一一个被冠以“大社”之名的神社;巫女,即未婚的年青女子,在神社专门负责奏乐、祈祷等工作的人员),为修缮神社,阿国四处募捐。

歌舞伎三字是借用汉字,原意是“倾斜”,因为表演时有一种奇异的动作。后来给它起了雅号“歌舞伎”:歌,代表音乐;舞,表示舞蹈;伎,则是表演技巧的意思。

阿国创建了歌舞伎后,在京都、大阪一带的“游女”受其影响组织了许多“游女歌舞伎”,她们除了表演之外还从事卖淫活动。当时的日本德川幕府对“游女歌舞伎”的淫乱行为采取了取缔措施,并于1629年公布禁止女人演戏的法律,从而结束了“游女歌舞伎”的时代。女人演戏被禁止,并没有中断歌舞伎的发展,剧团采取变通办法,以年轻貌美的男子扮演女人的角色,这就产生了歌舞伎中的“女形”,这种歌舞伎被称为“若众歌舞伎”。

“若众歌舞伎”中的青年男子演员因为年轻貌美,深受武士的喜爱,演员生活作风糜烂,经常和观众发生同性恋情,殉情、私奔等引起社会轰动的事件也时有发生。幕府虽然采取多种措施加以管理,但收效甚微,于是在1652年明令禁止“若众歌舞伎”演出活动。

然而,歌舞伎毕竟已经成为当时日本百姓最主要的娱乐活动,幕府禁止也无法断绝民众的喜好。剧团方面想出了对付禁令的方法,把青年男子演出的歌舞伎改由成年男性演出,于是出现了“野郎歌舞伎”,也就是现在日本歌舞伎的原型。歌舞伎也因此改变了以美媚之貌蛊惑观众的做法,转而追求演技,逐渐发展成为专门由男演员演出的纯粹演艺。现在,歌舞伎演员皆为男性。

明治时代后,从西洋归国的知识分子和执政者们看到西方社会里把艺术视为国家文化的象征。于是就把歌舞伎当作了日本文化的象征。






歌舞伎的主题大致有两类:一是描写贵族和武士的世界;二是表现民众生活。内容涉及忠孝仁义等方面。

目前,在日本歌舞伎比其他任何一种古典剧种都受欢迎,近几年又产生了不少新的剧本和制作。歌舞伎与中国京剧素有“东方艺术传统的姊妹花”之称。晚清诗人黄遵宪在《日本杂事诗》中赞美道:“玉萧声里锦屏舒,铁板停敲上舞初,多少痴情儿女泪,一齐弹与看芝居。”他把歌舞伎看作“异乡境里遇故知”了。

日本明治时代,虽然歌舞伎也有过像时装戏一样的现代化的尝试,可是至今它一直保留着“男扮女装”的女形。

歌舞伎的舞台布景非常讲究,既体现日本的花道艺术,又有旋转舞台和升降舞台,千变万化,再配以华丽的舞蹈演出,可谓豪华绚丽。男演员演出的“女形”,虚幻妖艳,给人以超脱现实的美感。

现在日本歌舞伎演员的化妆非常浓,但在江户时代(1604-1868)歌舞伎演员并不化妆,因为在室内剧场演出的歌舞伎与观众的距离相当近,所以相貌非常重要。但是自歌舞的中心搬迁到江户后,观众的喜好渐渐由美貌转为演技。

19世纪以后,歌舞伎的观众扩大到一般老百姓。以前规定歌舞伎的主人公必须具有高贵的身份,但是随着观众身份的变化,身份低下的人也开始成为歌舞伎的主人公.

经过400年的历史演变,古典化的歌舞伎已经成为日本传统国粹文化的代表。在历史上以写净琉璃(文乐)和歌舞伎剧本闻名的日本作家近松门左卫门,被称为日本的莎士比亚,其数十本净琉璃(文乐)和歌舞伎剧作,成为日本文学史的宝贵遗产。一些歌舞伎演员不断磨练演技,成为名门,至今在日本拥有崇高的社会地位。

在明治维新以后,由于西洋剧的大量引入,使得歌舞伎的表演开始走下坡路。“二战”后,在麦克阿瑟占领日本期间,因为歌舞伎中有剖腹自杀等封建忠君内容,一度被禁演。后来因为占领军副官巴瓦斯是歌舞伎的爱好者,他认为应该把艺术和现实政治分离开来考虑,才逐渐解除了歌舞伎上演禁令。







在现在的日本,像中国的京剧一样,歌舞伎也面临着如何发展的问题。共通的课题是:理解和观赏歌舞伎的年轻观众越来越少。因此,日本文化艺术界也提出了歌舞伎改革的问题。

评论家指出,歌舞伎的改革,一方面要保存古典中的精髓部分,否则就不能称为歌舞伎,而是新剧。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观众的要求,各种新流派的歌舞伎的出现将成为必然。

歌舞伎与能、人形净琉璃(“文乐”)并称日本三大国剧。能(のう):能是起源于14世纪的歌舞剧。自16世纪形成以来,上演至今。能原本是寺院里敬神及祈祷农作物丰收的舞蹈。现在上演的大约有240种,多以佛教思想为背景的。有名的代表作有《原氏物语》、《伊氏物语》。

狂言(きょうげん):是与“能”一起自14世纪发展起来并流传至今的歌舞剧。“能”是以严肃的题材为主,“狂言”则是以搞笑为中心、滑稽的故事情节为其特色。







在语言上“能”使用的是出自日本及中国古典的语言,而“狂言”使用的则是口语,多接近于现代的日语口语。保留下来的作品大概有300种,有200种左右至今仍在上演。

日本歌舞伎曾多次到中国访问演出。我们虽然听不懂他们高度风格化的舞台语言,但他们在舞台上的姿势、动作、眼神和舞台特技以及夸张的出场、快速的换装等,都会使我们大饱眼福。当然,这些也都是我们欣赏歌舞伎表演的乐趣所在。













阅读次数:  
 【责任编辑:admin】
[网友评论]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文化素质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阅读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