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注册--投稿 --留言 --联系方式  
文学赏析 艺海拾贝 音乐时空 影音剧社 读史问道 校园原创 关于我们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艺海拾贝 > 书画 > 正文

南阳汉画拾珍

2007-05-13 15:07:51    陈根远

肇始于西汉、隆兴于东汉的画像石艺术是我们祖先智慧神思在艺术天地里的自由弛奔,它取石为纸,以刀代笔,突破了商周青铜器上以几何图案为主的表现形式,不追求对自然一味的摹仿,不斤斤于细微末节之刻划,强调神韵,突出整体的形似和动势,或繁密、或疏间、或古朴、或流动,是中华民族形成以来第一次在写意与写实上自由纯熟的驾驭。其内容上,既有西王母、雷公、仙人等“精鹜八极、心游万仞”的想象,又有牛耕、乐舞、出行等日常生活的真实刻画。创作手法上,既有规矩整齐的几何装饰,更多夸张多变的线条造型。不但为美术史家所倾倒,其所反映的汉代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内容,亦受到考古学家、历史学家、民俗学家的关注。

汉画像石是指汉代人修建墓葬、祠堂、门阙所用表面刻有画像的建筑石材。汉画像石有四大分布中心,即山东苏北区、河南南阳区、四川重庆区、陕西北部区。其中南阳出土的汉画家石数量最多,而且以风格粗犷、汉画图象多衬以或横或竖的底文见称,地域特色十分明显。南阳汉画像石出现于西汉晚期,大兴于东汉早、中期,东汉末年衰落后便一下尘封了近两千年,直到80年前,都还不为人知晓。

1923年,还在北京大学读研究生的董作宾(1895~1963年)放假回到家乡南阳,发现路旁多人蹲坐的大石块上刻有人物、动物图案。遂在附近寻找,惊奇地发现这样的石头还不是一块两块,河边的捶衣石、民宅的基石、路面铺的石头上,都有一些类似的“雕画”。经过认真考证,他认定这是汉代的遗物。尽管当时董作宾还不知道散落于南阳各地的这些石头出于何处,有什么用途,但他的发现己使沉睡近两千年的南阳汉画像石开始“浮出水面”。

1927~1928年,南阳籍著名教育家、方志学家张中孚奉命回宛赈灾,偶然发现一些荒桥房基所用的石头上有画像雕刻,他累计寻访到 4 0块汉画像石。赈灾任务完成后,他带着 40幅汉画拓片回到当时的省会开封。河南省博物馆关百益据此编成《南阳汉画像集》一书,1930年由上海中华书局出版发行。《南阳汉画像集》是介绍南阳汉画像石的第一本图集,引起了全国学术界的关注。一些著名学者如鲁迅、滕固等人也开始着手搜集南阳汉画像石拓片。

然而,在发现、收集和整理研究过程中,寻访最勤、著述最多、收藏拓片数量最大,却推孙文青先生。

孙文青( 1896~1986年),名朴翰,号素庵,河南省社旗县大冯营乡人。他1916年考入省立五中,1921年入北京师大,1925年毕业后到河南南阳县执教。1933年夏秋之际,调往省会开封河南省博物馆,新中国成立后曾任省博物馆馆长等职。

1931年夏,南阳的白河水泛滥,由于洪水的冲击,使很多崖岸坍塌,在靠近南阳城西南18里的白河西岸的丁凤店(草店),露出古墓一座。1932年春,适在南阳省立五中执教的孙文青购得汉画像石拓本20种,多为关百益编《南阳汉画像集》所未录者。于是他开始在附近四处寻访。1932年秋,他得知草店汉墓情况后,邀请物理教师吴子千照相、美术教师郑容重测绘,对草店汉画像石墓进行了发掘。经发掘清理,共得画像石27块,画像拓本 44幅(画像石有单面画和三面有画),这是中国学者首次发掘汉画像石墓。孙先生将草店的发掘情况撰为《南阳草店汉墓画像记》,于1933年10月 6日发表在《国闻周报》第10卷第41期上,这是第一篇对南阳汉画像石进行介绍的文章。同年,他又嘱拓工友人张禹九、王洗真、蔡一木等广为搜拓,“直至二十二年十二月前后,除却重复,共得一百四十五幅”。“余石虽众,然己窘于资矣”,遂即编成《南阳汉画像汇存》。4年后,经李小缘和著名学者商承祚襄助,由金陵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出版。

1933年,已经成为甲骨学名家的董作宾重回家乡。在南阳城北口外,他发现了 4块画像石在野外任凭风雨剥蚀,有的画面已经模糊不清了。他组织人力,把画像石运到南阳民众教育馆保存,随后,孙文青等人也把所发现的汉画像石中能搬迁的移入民众教育馆集中保护。1935年双十节,在当时河南省第六行政区专员兼南阳县长罗震(建国后曾任河南省政协常委)的支持下,汇集了118块汉画像石的南阳汉画馆正式成立,汉画像石被镶嵌在回廊式的墙壁间展出,这是全国第一家汉画馆。到了 8 0年代后期,南阳汉画馆收藏的汉画像石达到2000多块,在全国各地汉画像石收藏单位中遥遥领先。经过10年的努力,总投资1000多万元的“第四代”汉画馆终于在1999年12月竣工并对外开放。
收藏除了要靠金钱外,眼力与机遇亦极为重要。笔者自幼喜欢书法篆刻,钟爱汉代艺术。

20年前,负笈齐鲁,那里是汉画像石的富集地区。作为考古专业的学生,有幸到山东各地考察画像石遗存,嘉祥武氏祠、长清孝堂山石祠都留下了我乐而忘返的足迹。来到西安碑林博物馆工作后,我除了时时研读石刻艺术陈列馆中的陕北东汉画像石之外,还专程到四川考察那里的汉画像石和画像砖,但每以在全国四大汉画像石分布区中独无缘与南阳汉画像石作零距离接触为憾。

2004年 5月陪友人逛西安古玩市场,在一家主营字画的店中地下一个不起眼的镜框中的墨色陈旧的龙纹拓片一下吸引了我。那极富动感与张力的蛟龙凸起于浅浅的竖纹凿地上,一股强悍的大汉雄风扑面而来。这不是南阳汉画像石旧拓吗?低头一看,其上竟有民国念二年(1933年)的题记。遂一口气将所存俱买下,回到家中,检索资料,仔细研究,竟是南阳汉画像石研究先驱孙文青的旧藏。

这批拓本除一幅外皆拓于1933年10月,当为孙先生最早搜集并谋划出版《南阳汉画像石汇存》时访拓的珍贵资料。在1937年《南阳汉画像汇存》出版时,孙文青在其前言中曾提到这批拓片。这批拓片无有重复者,每张上都有孙先生用毛笔书写的该画像石是墓葬的哪一个构件,画像名称、尺寸、现藏地点和拓印年月,下钤隶书“孙文青印”(一张钤“南阳孙氏素庵珍藏章”)。背面帖有小纸,用红笔写有阿拉伯数字编号,编号排好后,《南阳汉画像汇存》中拓片排序即依此而定。这批拓本多数钤有王均的鉴赏印,有的还有王均在民国二十三年八月廿九日的隶书观款。现撷其中十品,以与大家共赏。

早期汉画像石拓本因为原石多己星散、椎拓多较精工,自来是藏家追捧之物。由于南阳汉画像石的发现远远晚于山东汉画像石,故存世的早期拓本甚少,更不要说像孙文青这样南阳汉画像石发现与研究的开山祖师的旧藏了。2001年上海国际商品拍卖有限公司、上海博古斋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一轴有陶瓷专家陈万里题跋的民国拓南阳执列门吏汉画像石拓本(D185),以1320元成交。虽然他的学术和收藏价值与孙文青旧藏不能比的,但大体可以为我们评估这批孙文青旧藏的市场价格提供一个参考。

阅读次数:  
 【责任编辑:admin】
[网友评论]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文化素质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阅读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