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丝路花雨》是以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和敦煌壁画为素材创作的大型民族舞剧。它歌颂了画工神笔张和歌伎英娘的父女的光辉艺术形象,描写了他们的悲欢离合以及与波斯商人依努斯之间的纯洁友谊。
《丝路花雨》自1979年首演至今,共演出1400余场,先后访问过20多个国家和地区,观众达300多万人次,深受好评,被誉为“中国民族舞剧的典范”。 |
|
丝路花雨是甘肃敦煌艺术剧院取材于敦煌莫高窟壁画艺术,博采各地民间歌舞之长,创作的大型民族舞剧。《丝》剧是首创于1979年,被新闻媒介赞誉为“活的敦煌壁画,美的艺术享受”,“此舞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看几回”,《丝》“为中国舞蹈剧开辟了新路”。 此后多年,此剧在全国各地久演不衰,所到之处盛况空前,期间还先后到朝鲜、日本、意大利、泰国、法国、拉脱维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至今已演出了940多场,成为东方艺术的奇葩,并被作为20世纪中国舞蹈经典剧之作,载入中华民族艺术史册。
中文名称: 丝路花雨 外文名称: Along the Silk Road 类别: 传统舞剧
剧情介绍 序幕神笔张意外地丢失了自己的女儿英娘。
第一场数年之后,敦煌市场上。神笔张终于找到了英娘,她已沦为百戏班子的歌舞伎;伊努思仗义疏财,为英娘赎身,父女团聚。
第二场莫高窟中,神笔张按照女儿的舞姿画出了敦煌壁画的代表作——反弹琵琶伎乐天。此举惊动了市令,他巧立名目要占有英娘。神笔张宁愿英娘随伊努思出走波斯。市令诡计未逞,罚神笔张带罪画窟。
第三场英娘与波斯人互授技艺,结下深厚情谊。伊努思奉命使唐,英娘也告别了视如故土的异国。
第四场莫高窟中。神笔张由于思女进入梦境——神游了他所彩绘的天堂……河西节度使进洞朝香,赞赏壁画,欣然为神笔张解除了枷锁。
第五场阳关外,烽燧下。市令为泄私愤唆使强人窦虎拦劫波斯商队。神笔张点火报警,为救伊努思于危难之中,一腔热血洒在丝绸之路上。
第六场敦煌二十七国交谊会会场,节度使与各方来宾欢晤一堂。英娘化妆献艺,陈诉了市令的罪状,剪除了丝绸之路上的隐患。
尾声十里长亭,宾主话别。中外人民通过丝绸之路建立的友谊绵延千秋。
演出介绍 演出大事记1979年《丝》剧调京为国庆三十周年献礼,于10月1日在人民大会堂演出。接着在中央警卫局和北京军区礼堂上演。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邓颖超、杨尚昆等三十多位国家领导人和来访的外国元首、贵宾、各国驻华使节及社会名流、人大代表都观看了演出。文化部授予三十周年献礼演出创作、演出一等奖。国庆办专为《丝》剧召开首都文艺界座谈会,与会者称“《丝路花雨》为中国舞剧开辟了新路”。文艺界老前辈称赞《丝》剧“演出很成功”(茅盾),“你们为中华民族争了光”(曹禺),“思想解放、敞怀畅想,为中国舞剧题材开辟了新途径”(吴晓邦),“艺术贵在创新。《丝路花雨》在开拓舞剧新天地方面为我们树立了榜样”(袁雪芬)。此后《丝》剧五度进京,巡演南北,先后在广州、桂林、上海、天津、西安、太原、杭州、南京、武汉、南昌、九江等地久演不衰。中国煤矿文工团和上海、广州、沈阳等歌舞团学习并演出了《丝》剧。1982年由西安电影制片厂摄制成宽银幕彩色艺术片。
1979年12月《丝》剧应邀赴香港演出,香港总督、各国领事、社会名流都观看了演出。港报以“目瞪口呆、既醉且痴”形容港胞的感受。仅十日间,各报刊登评介文章二百六十余篇,照片、速写三百二十余幅。香港为之轰动。1981年赴朝鲜演出,金日成等党政领导人出席观看。金日成主席在接见时称赞“这是一部具有很大成就的作品”。此后相继赴法国、意大利、日本、泰国、苏联、土尔其、美国、西班牙、英国演出,均获最佳赞誉。在意大利时作为亚洲第一个艺术团在号称欧洲三大剧院之一的米兰斯卡拉歌剧院上演,引起极大反响。《米兰日报》报道“台上的高潮刚结束,台下便掀起了高潮,所有的人都站起来,疯狂地鼓掌”。1990年为第十一届亚运会献演。
《丝》剧自1979—1994年期间,在国内外演出近千余场(包括选段),观众达一百六十万人次,举行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二十多次,为进一步弘扬民族艺术作出了突出贡献。1994年被评为“中华民族二十世纪舞蹈经典作品”。1992年甘肃省歌舞团改名为甘肃敦煌艺术剧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