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在希腊文的意思是“光影”的描写。摄影作品的优劣要看摄影家用光的技巧如何了。摄影家应该仔细研究光与影,阴影与半影,光斑与反光等用光的不同组合,研究在某些光线条件下物体的形态和体积感以及光线效果的真实感等。
同一物体如果用不同的光线或不同的角度照射物体,所得的影像也是不同。如何一点光的变化,都将导致影的变化,照片的艺术效果也随之改变。
用光是摄影师首先考虑的问题,光的变化影响画面上的影像造型。如线条结构、影调层次、色调变化以及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都将随用光的变化而变化。
光线在摄影中的作用:
1、纯摄影:利用光线拍下曝光正确的底片。
2、造型任务:在照片上用二度平面去表现立体的三度空间,即在平面上创造影像的体积感和空间感,获得影像的三度空间的幻觉。
3、构图任务:用光线、光斑、阴影等作为构图和安排画面空间的积极因素,参见画面总的构图结构。运用光线有时可使画面边缘的物体保持均衡。
4、增加照片内涵:根据拍摄照片的内容来选择或专门布置特定的光线条件。
控制光的方法:
1、控制光的方向和角度:户外摄影要充分利用户外摄影的黄金时刻『清晨和黄昏前半小时,甚至不到半小时,太阳不高于地平线15゜的位置,可拍出多种多样的画面影调』和最佳时刻『指上午九十点和下午三四点,太阳于地平线15゜~60゜的位置,光线从侧上方照射下来,光线在被摄体一边,能造成被摄体的自身投影,获得丰富的明暗描绘』控制光的效果。
2、控制光的强度:中午光线强,反差大,影像生硬呆板,没层次。主光和补助光的光比最好控制在1:4之间。
3、光线的集中与分散的运用:集中的直接的“硬性光”『被一极强的灯光照明』明暗界限分明,对比强烈,中间过渡色调极少,能刻画出主要形象的外形轮廓线条。
主光不聚集在一点上,而在被摄体周围淡淡分散开,对比减少,使深黑色的阴影和耀眼的光斑消失,产生柔和的效果,扩大色度范围。
明与暗的核心是照片的影调和层次。改变画面上的明暗结构,调整影调与层次的手段有:
1、利用照明光线进行调整:
被摄主体受光后形成亮调,而背景处于暗调之中,可体现主体与背景的影调差别。
被摄主体有明有暗,背景保持中间调,用中间调托出主体的亮面和阴影部分。
用背景上暗的部分衬托主体亮的部分,或用背景亮的部分衬托主体暗的部分。
2、利用滤镜进行调整:
黑白摄影中利用滤色镜可以调整照片上的明暗结构,使照片上本来深浅相近的一些灰色影调有了明暗的差别。凡是与滤镜颜色相同的被摄体,表现出来的影调就会变的浅淡。与滤镜的颜色互补(或接近互补)的被摄体,表现出来的影调就会变深。
3、利用曝光时间进行调整:
黑白摄影中,不同的曝光量会直接影像被摄体原有影调的再现。
如按明亮的部分曝光,暗部就会损失某些层次;如按阴影部分曝光,亮部又会损失某些层次。解决的唯一办法是调整曝光量,取被摄体测光的平均曝光值,这样亮部可呈浅灰影调,暗部呈深灰影调,使画面明暗适中。被摄体明暗差别较大时,还可利用暗房加工调整。
4、用暗房工艺进行调整:
5、利用控制景深进行调整:
尽量使被摄主体置于最短的景深范围之内,而使其前景或背景处在景深范围之外,以获得主体和陪体的不同程度的清晰度,区分被摄景物的前后层次,表现出空间感和纵深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