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注册--投稿 --留言 --联系方式  
文学赏析 艺海拾贝 音乐时空 影音剧社 读史问道 校园原创 关于我们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艺海拾贝 > 舞蹈 > 正文

大学舞会--70年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2005-12-28 17:59:06    21世纪人才报 大学周刊

编者按:踩着追溯的节拍,跟着深思的旋律……70年风流!可如今?

20世纪30年代抗大的交谊舞会

受访者:朱正,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四期学员,现年88岁。

20世纪30年代,虽然正处于艰苦的抗日战争时期,但在延安,这个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青年的地方,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空气中自由地传播。抗大的周末舞会成为青年们娱乐的主要方式。朱老提起60多年前的这段经历,依然露出年轻人一样的微笑。“大量青年学生的到来,延安周末晚会或交谊舞会更加时兴起来。1938年时,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的舞会一般在周末的傍晚举行,这段时间天色很亮,虽说黄土地面冻得很硬,天气也冷,但大家跳舞的积极性依然很高,最后跳热了,身上只剩下了毛线衣,而且热腾腾地直冒热气,像出笼的馒头。”

据朱老介绍,当时最客满为患的舞场是抗大礼堂或操场,每到新年之际这里还举办稀奇迷人的化装舞会。当时的舞会常有军政领导和外国领导参与,毛泽东、朱德、贺龙等人都在他们的周末舞会上出现过。他曾经看到过贺龙穿着衬衫和女同学跳快一步,贺龙神情专注,脚步一丝不苟,非常有节奏感。

“只有两处教堂里的舞场是青砖地面,其他舞场都是平整的黄土地。有的露天舞场由于天气干燥,跳舞人多而难免尘土飞扬。好在踏着黄土地的舞步,绝大多数是布鞋、胶底鞋或草鞋。女同志的草鞋或凉鞋上缀上一对跳跃的绒线红球,就成了舞场上的一种时髦。”朱老激动地告诉记者,“刚到学校时,听到音乐声远远地响起,同舍的几个狂热分子就匆匆地喝上几口水,迫不及待地赶往大操场上正在举行的月光舞会。热情的音乐系小伙子们轮流吹奏起美丽的乐曲,露天舞场上一对对青年男女翩翩起舞,沉浸在融融的月色里。《小放牛》、《酸枣刺》、《友谊地久天长》等乐曲,欢声笑语伴着动听的旋律,回荡在黄土高原上。

朱老回忆,当时的大学舞会其实最初是由外宾传授,从上层领导开始,并作为向封建势力的挑战,而逐渐在学校里时兴起来的。

1942年夏秋之际,整风运动全面开展以后,这种抗大的校园舞会渐次稀落。


20世纪50年代在集体“舞”中寻找爱情

受访者:陈国华,出生于20世纪30年代出生,1956年读大学。

陈先生学生时代正好经历了新旧社会的更替。那时候的突出感觉就是激情,好像每一天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这位在50年代大学校园里就体会了爱情的老人,当时利用学校集体舞会的机会与心爱的姑娘在一起。

“舞会大多是跳‘集体舞’,围个圆圈,男女同学一个接一个,手搭在前面同学的肩膀上,转啊,跳啊,一边唱歌,很青春快乐的。我那时候腼腆,刚开始,手放在女同学的肩膀上,还哆嗦呢,跳完一圈,手心里出很多汗,偷偷擦了……呵呵。”陈先生告诉记者,那时候跳舞是同学之间课外活动之一,但整个舞会看起来热闹但又是十分拘谨的。

50年代的大学生是以正统闻名的,除了利用学校集体舞会的机会享受一些恋爱的快乐。陈先生印象最深的就是:“男同学们一律是单调的校服,只有女生才会在她们的棉袄外套上一件花罩衫,稍稍打扮一番。”

“最难忘的事发生在大二。”陈先生紧拉着老伴的手笑着告诉记者:“大二一开学,我们专业就和她的专业搞了一次联谊舞会。我一向不爱热闹,独自坐在角落里,看着人群穿梭往来,无意间抬头,看见她竟径直向我走来,问我是否愿意做他的舞伴。面对周围人惊讶的眼光,我一时不知怎么婉拒他,茫然起身和她跳了一曲。”从此后就是两人50多年的相濡以沫。

“可是这样的美好时光不长。1957年反右运动,使校园的气氛立即变得紧张起来。‘阶级斗争’的风愈刮愈烈。接着是一个接一个的政治运动,大跃进、反右倾、大炼钢铁……”人们变得谨小慎微,舞会再次淡出大学校园。


20世纪70年代 校长动员跳舞

受访者:向均,高考制度恢复后第一届大学生

70年代之前整整十年,年轻人公开的约会被视为是可耻和堕落的,情书的开头一定要称呼某某同志,结尾也一定是革命的敬礼,但在这一时代,爱情开始与阶级感情稍稍分开,而跳舞也不再被认为是男女间不正当的接触方式。

1977年的一个早晨,高考制度恢复后第一届学生向均进入北京大学哲学系读书,印象很深的一件事就是系里面组织大家开舞会。“当时,学校提倡思想解放,要求哲学系的学生带头,在全校组织舞会。当时,我和很多从农村来的同学从来不知道跳舞是什么感觉,平时想都不敢想,这次居然学校团委出面组织大家一起跳舞,大家心里面很困惑,甚至有一些怀疑。”

“舞会举行的那个晚上,当时的校长带头跳起了交谊舞,许多老教授也带着自己的老伴来了。”向均看到老师都在跳舞,觉得自己不跳好像交代不过去,就硬着头皮,在舞池里跳了起来。5分钟不到,他就红着脸逃离了。向均自诩为那个时代“开放的先锋”,他告诉记者,但当时很多60年代的人却认为我们“沉溺”于跳舞,“不安分”。

经受过历史错误的变故,向均们满怀激情走进了大学校园。那时,周末的校园里踩踏着的轻快舞步,陪伴他们最美好的梦想。
20世纪80年代 霹雳舞盛行大学舞会

受访者:张茜,北京民族大学企管系85级学生

上世纪80年代初,随同名电影的风靡一时,霹雳舞在中国大学校园处处开花。

张茜第一次参加舞会目的是抱个奖杯回来。“那个时候,街上穿牛仔裤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电视里火爆的都是‘霹雳舞’,同学们心痒痒、眼发热,决定参加学生会搞的全校霹雳舞会。没想到我们班的‘霹雳舞’节目《冬天里的一把火》,还真火了一把。”已步入中年的张茜回忆起当初的情景还历历在目。

“当时在大学里跳霹雳舞的同学往往是跟社会接触比较多的人,属于那种很能‘混’的类型,通常是女生们的暗恋对象。”张茜笑着说,‘霹雳舞’盛行之时,全校的男生似乎都在练舞,恨不得把教室、操场都当作舞厅。

“现在的大学校园里,很难再感觉到某个流行文化还能达到上世纪80年代霹雳舞那种应者云集的场面了。”张茜用这句话感慨了那个火热时代的青春年华。


20世纪90年代 “扫舞盲”运动的兴起

受访者:张涛,70年代末生,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现在中央某歌舞团工作

“1998年10月24日、25日晚8点,在女生11栋公寓前,化学系和教育系为两系学生奉献了一台精彩的扫舞盲晚会。在晚会上,两系新生在两系学生会成员的指导和带领下,认真积极地参与到‘扫舞盲’的活动中。活动的内容有恰恰、伦巴以及慢三。在整个晚会的过程中,同学们都表现得积极热情,使得晚会圆满的完成。许多新生表示在这次‘扫舞盲’活动中,他们收获很大,也了解到了大学生活的多彩……”

张涛收藏的1998年他所在大学的校报上有这样一条短讯,90年代前期,这样的报道经常出现在各个学校校报里面。

“和很多新生一样,刚进校门我们这些不会跳舞的同学就被拉去扫舞盲了。”张涛说至今大学生活中最深的记忆仍是扫舞盲活动,“当初我们学院扫舞盲活动的目标是‘人人懂舞,人人会舞’,全校师生都来学跳舞,校广播室还放着音乐,在广播里喊大家出来学跳舞。学校还专门开办了扫舞盲学习班,甚至有人到书店买了教材在宿舍勤奋地练习以避免不会跳舞的尴尬。”

现在中央某歌舞团工作的张涛向记者表示,目前活跃在中国舞坛上的一大批半路出家的舞蹈大师很多都是这个时期通过学校的“扫舞盲”运动爱上跳舞,并以此为终身职业的。

对于大多数初入大学的新生们来说,“扫舞盲”运动显得轰轰烈烈。在舞动的步伐中,他们不再胆怯和羞涩,对大学生活产生了更加美好的期许。



21世纪初 大学舞会越跳人越少

受访者:冯英英,重庆工商大学2002级学生

改革开放带来了娱乐、网络等的出现和繁荣,也影响着每一个人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

对现在的校园舞会,冯英英印象最深的是,刚进学校时有一次她问师姐学校的舞会在哪儿搞,师姐笑到,“早就没了,就算还有,也是些老古董在捣鼓”。

“我偏不信邪,难道上高中时在书报上看到的大学舞会里的热闹场景是骗人的?”几天后,冯英英终于打听到艺术系有个舞会一直在办,一个周末晚上她找到了那个开舞会的地方。果然,师姐没有骗她,偌大的舞场只有寥寥数人。在和主办舞会的师兄乱侃一通后才知道,那天居然是开学以来的第一场舞会,按规定提前到场的30名女生免费,但当晚却连免费票都没发完。师兄还告诉她,现在每次舞会最多也就二三十人,他们已经决定取消周末舞会了。

有了这次经历,冯英英对大学舞会的憧憬从此湮灭。

冯英英对记者说:“课余时间,同学们要么紧捧书本,渴望多考几个‘证’找份好工作,要么玩的都是蹦迪、街舞、泡吧、打网络游戏这些新花样。哪有时间去参加什么舞会啊?当然,我也有同学参加了交谊舞培训班,不过是因为就业求职的需要。”

随着网络化时代的到来,各种新兴娱乐项目诞生,生活中有了更多的选择。“慢三”、“快四”等名词已从大学生的“词典”中悄然淡去。

每个时代总有每个时代的快乐

大学教师:两大理由让学生离开舞会

在高校风靡近十年的大学舞会为何办不下去了呢?记者就此采访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专家刘仁义教授。

记者:刘教授,你如何看大学生参加校园舞会?

刘教授:跳舞既能陶冶情操,愉悦心情,又给人一份好心情。特别是大学生,在锻炼了体形的同时可以得到气质上的提升,增强了社交能力,是很好的课外活动。

记者:现在的大学生都不喜欢跳舞,不喜欢进校园舞会了,你认为原因何在?

刘教授:我觉得原因有两点。

最重要的一点是,现在大学生娱乐方式的多元化,网络等新兴文化的出现和广泛传播让大学生的兴趣发生了转移。你看现在很多大学生一下课就泡在网吧里,课余时间全被占据了。还有一点,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们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媒体的一再地渲染让他们时刻感受到”毕业就失业”的强大压力,在这样的压力下,学生们也只有紧抓书本,为毕业后的就业竞争作准备了。

阅读次数:  
 【责任编辑:admin】
[网友评论]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文化素质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阅读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