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赵志刚当年因一剧《沙漠王子》被观众送了一个“越剧王子”的称号,而在他迈入不惑之年时,借着2005年的最新作品“中国第一悲剧”《赵氏孤儿》,向戏迷发出迅号,越剧男人要在女子越剧缠绵悱恻的爱情戏里突围了。 |
|
《赵氏孤儿》的故事在《左传》、《史记》中都有记载。为这部悲剧带来世界性声誉的是元杂剧作家纪君祥创作的《赵氏孤儿大报仇》。1735年《赵氏孤儿》的故事被译成法文本流传到国外,德国诗人歌德、法国哲学家伏尔泰、意大利作家P.梅塔斯塔齐奥均根据这一故事,分别改编成《埃尔佩诺》、《中国孤儿》、《中国英雄》三部戏剧。近年来,国家话剧院、北京人艺以“打擂台”的恣态几乎同时推出了大型话剧《赵氏孤儿》;2004年,豫剧《程婴救孤》在第七届中国艺术节上获得文华大奖;电影、电视剧版本的《赵氏孤儿》都在筹备开拍。在这样的氛围中,赵志刚的《赵氏孤儿》能否吸引观众眼球,不由人不写下重重的问号。
赵志刚对记者的疑问似乎胸有成竹。他说:“2002年深秋,青年剧作家余青峰怀揣二个剧本闯荡上海滩,其中一个就是《赵氏孤儿》。记得当时一口气读罢剧本,我就掉泪了。我当即对余青峰说,我要演程婴。余青峰惊愕地看着我,因为这是个老生戏,他想给我的是另一个剧本,但就是这个余青峰磨了五年的剧本才真正打动了我。它充满了情感的张力和人性的亮点,尤其适合越剧男女合演。
在各种版本中,以“复仇“为主旨的《赵氏孤儿》这次被越剧改成了“宽恕”。赵志刚说“仁心、仁道、仁恕”是越剧版《赵氏孤儿》的主旨。现在许多人因为各种压力成了火药桶,一点就着,所以暴力事件也频频发生。今天的社会尤其需要“仁爱”,需要在“仁爱”基础上的“道义”,需要理解,需要宽容……大型新编越剧《赵氏孤儿》正是试图从这个角度去挖掘、渲染这种精神。戏中的程婴不是与生俱来的英雄,他只是一草泽医生,他因“仁心”而决意“救孤”,由善良本能而成为“英雄”;又因“仁道”而忍辱负重十六年;最后因“仁恕”而放弃“复仇”。
戏曲气候不景气,艺术体制不健全,越剧观众老龄化,剧目题材单一,等等是戏曲人都要面对的,而越剧男演员还要面对男演员数量逐年递减,越剧男女合演声势越来越小的危机。赵志刚苦笑着说,以前有人戏称我、许杰、张承好三人,是男女合演中的“三剑客”,如今是“越剧孤儿”了。孤儿往往是自尊自强的代名词,所以我们这些越剧男人别无选择,惟有自寻出路。希望《赵氏孤儿》能给越剧的柔美之外带来阳刚气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