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当代艺术情境中,就物质媒材的古老、艺术传统的悠久博大深厚而言,水墨艺术语言与陶艺、漆艺语言具有相近的性质和相同的文化背景,都同样面临在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中如何更好地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因势利导完成自身现代嬗变的问题。九十年代以来从事现代水墨、陶艺、漆艺创作的中国艺术家们,都在以各自的方式刻苦认真地进行语言实验工作,力图以最生动、最富魅力的现代艺术语言来表达他们真切的生活感受和情感体验,来宣示他们的艺术理念和生活价值观念。在此背景下,重新厘清像水墨这样的一些本土传统媒介的文化价值优势就显得特别具有意义。
水墨等传统艺术媒介在当代艺术中的优势是其文化身份,以及它们与本土文化内在而深层次的联系。中国水墨艺术有千余年的历史,它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而深刻,可以说中华民族将她最内在的本质、她对生命的感悟、对自然精神的心领神会完美地表现在了它的博大丰厚的水墨艺术传统之中。集中表现在中国古典水墨艺术中的对艺术价值看法,乃是将自我融入到自然和生活中去,并把自然和生活看作一种境界,一种交融着自然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境界,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中国古代画论里的一个经典表述:"气韵生动",即是这一艺术价值观的生动概括。也就是说在中国人看来任何艺术创造的结晶都应该是一个活着的生命,是一种整体的生命气象。也正是它的这种优势,使得它能够对贪图轰动效应、追求感官刺激的国际"标准当代艺术"具有某种修正作用。毫无疑问,基于对这些方面的发掘而转换出来的富有当代特点视觉形象,将会成为当代艺术格局中特具意义的一部分,同时也必将提示我们对于非主流文化意义的重新判断。
但是正视本土传统艺术媒介的文化身份和传统文脉不仅不能导致一种封闭的语言观,相反只有与一种更开放、多元的语言观相结合,作为传统媒材的水墨艺术才能更加彰现出新的活力。在当下,传统媒介的语言问题归根结底在于如何获得既能和当代生活方式、体验相匹配,又同时具备东方气质和传统文脉之意义传达功能的语言形态。也正是这种内在的语言发展逻辑,要求我们的创造和研究摆脱对所谓笔墨问题的本质主义执着,将目光投射到更丰富多彩的当代视觉艺术的成果上。必须确立21世纪的现代水墨艺术是数码时代的本土性的文化诉求的观念,其不可替代的文化功能应该是连接我们对过去的记忆和对当下的认知。因此,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单体作品的造型和自我表现等问题以外,现代水墨艺术面临的问题还将包括作品和作品存在的现场空间的关系、水墨的传统质感和现代生活的关系、以及水墨的视觉呈现和现代视觉经验之间的内在联系。于是,水墨和装置、行为以及新媒体艺术的内在和外在结合也就自然会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不言而喻这必将赋予水墨媒介更大的表达空间。
总之,作为传统媒介的现代水墨,在当代社会中的处境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它的机遇存在于我们对其文化位置和性质的深刻理解之中,在于非本质主义的开放语言观。当代水墨的发展必须和当代文化问题以及当代生活方式、视觉体验结合起来。也许从根本上讲,以手工性个体创造为基本特征的水墨艺术本质上无法和当代社会的文化生产相抗衡,但是它必定能在以机械复制和不断重复为特点的当代文化工业鞭长莫及的地方找到自己的栖身之地,并完成那些贪图轰动、规模和刺激的当代图像所不能完成的文化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