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中国女性在艺术创作史上多处于客体位置,即更多的,她们是作为“被凝视者”,是创作的对象,而非创作的主体。因此,她们的才华往往难以在青史上留下光辉的一笔。可是,并非所有的都会被历史埋没,且让我们捡起这一粒掩在沙堆中的珍珠。 |
|
中国古代的剧坛一向是男性文人的一统天下,很少有女性涉足其间。明代末年,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戏曲女作家叶小纨写了杂剧《鸳鸯梦》,从而填补了女性写作戏曲的空白。
叶小纨(1613---1657),字惠绸,江苏吴江人,晚明时期著名的才女,著有诗集《存余草》。她之所以能写出《鸳鸯梦》杂剧,与其个人的才情遭际有关。也与其所处的时代及家庭环境有关。叶小纨主要生活在万历至崇桢年间,那一个思想与人性都比较解放的时代。解放的标志之一是封建道德对女性的束缚逐渐减弱,人们不再崇奉“女子无才使是德”的教条,相反,文人士大夫阶层对女子的才学给以肯定和推奖。
当时曾出现了一大批才女,她们从事文学创作,其作品也被结集刊刻。崇桢九年(1636),叶小纨的父亲叶绍袁为纪念死去的妻子及两个女儿,刊刻了《午梦堂全集》收入妻女的作品及自己的悼念之作等。崇桢十二年(1639)曹学住重刻《午梦堂全集》,又将叶小纨的《鸳鸯梦》杂剧增补进去。
叶小纨生活的吴江地区是当时商品经济与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而她所出生的家庭又是一个被人所称羡的具有浓厚文学气息的家庭。其父叶绍袁诗文兼擅。被视为才子,其母沈宜修是著名戏曲家沈摄的侄女;工于诗词,堪称才妇。在这种家庭环境的熏陶下,叶小纨兄妹皆俱文采。尤其是妨与大姊叶纨纨、三妹叶小鸾三人,文才特出、文名显著,被誉为一代才女。小纨的舅父沈目征是吴江派有名的戏曲家,曾为其《鸳鸯梦》杂剧作序,小纨又嫁与沈景之孙沈永恢为妻,生活于沈氏的大家庭中,自然会受到沈氏一门热爱戏曲创作的影响。因此,无论从个人才情还是从生活环境看,叶小纨写作杂剧《鸳鸯梦》都并非偶然。
《鸳鸯梦》是一部自抒情怀的悼亡剧。叶小纨写作此剧是为了追悼已逝的两位姐妹。叶氏三姐妹生前诗词唱和,感情甚笃。崇桢五年(1632),叶小鸾以17岁的妙龄突发奇病而死,叶纨纨也因哭妹伤痛而亡。两姊妹相继夭亡后,叶小纨倍感孤独与悲伤,伤痛之余,追念姐妹之情,写下了杂剧《鸳鸯梦》,以寄托自己的哀思。剧中三位仙子是叶氏三姐妹的写照。叶小纨以剧抒怀,表达出人生如梦的思想。《鸳鸯梦》第三出写昭篡成、琼龙雕死后,蕙百芳前去哭悼,其[水仙子]曲云:“我三人啊,似连枝花萼照春晖。怎知一夜西风叶尽凋。容才却恨乾坤小.想着坐花阴命浊醪。教我凤凰台上空忆吹萧,只期牙尽去知音少。从今后凄断《广陵散》,难将绝调操,只索将鹤煮琴烧。”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对两位姐妹亡故的悲痛之情,感情真挚,催人泪下。在中国文学史上写悼亡诗者代不乏其人,面悼亡剧的写作,叶小纨堪称第一人,仅从这方面讲,她就不应该被中国戏曲史所埋没。
《鸳鸯梦》的写作受到元明神仙道化剧的影响,它主要写天上三仙女因情趣相投而结群动了凡心,被西王母贬谪下界,在人间转生为昭綦成、惠百芳、琼龙雕三位才子,结为兄弟。昭、琼两个亡故仙去,蕙百芳哭悼两人,终被吕洞宾度脱成仙。值得我们注意的不是剧本的这种度脱剧常套,而是剧中三个主要人物的性别置换。仙界三位仙女到人间后转化为男身,回归仙界后又还原为女身这种写法,如果出版一位男性作家之手尚不足为奇,而出自叶小纨之手就另有深意。首先,剧中人物的性别置换反映出作者在男权意识的影响下对男权价值观的认同,她不愿以才女的原型身份在剧中现身,而是带上男性的假面具,以使剧本所显现的意义得到男权社会的认可。其次,作者通过对剧中才子怀才不遇的描写,抒发了一代才女遭受男权压抑和措残的怨愤不平。惠百芳是叶小纨的化身,意百芳在剧中这样说:“想我辈负此才具,不得一显当世,那多少蛙鸣雀嗓的畅,好是冷入齿也。”抒发了才能受压抑的不平。“命蹇才无用”不仅是叶氏三姊妹这样的才女的悲剧命运,也是封建社会中大多数女性的人生悲剧。《鸳鸯梦》既写悼亡之情。又抒女性之怨,在中国戏曲史上可谓独树一帜。
《鸳鸯梦》虽然是在吴江派戏曲家的影响下创作的。但它的创作文突破了吴江派戏曲创作时局限,既合律依腔又大辞清丽。作者写仙道,写梦境。写雨中的思念,将现实与梦幻相结合,使情与景相交融,再加上她特有的女性的感伤多情与缠绵悱恻,使剧本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