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文化的气息——上海“新天地”
2002-12-12 16:42:14 小石
|
上海新天地是一个具有上海历史文化风貌,中西融合的都市旅游景点,它以上海近代建筑的标志石库门建筑旧区为基础,首次改变了石库门原有的居住功能,创新地赋予其商业经营功能,把这片反映了上海历史和文化的老房子改造成餐饮、购物、演艺等功能的时尚、休闲文化娱乐中心。漫步新天地,仿佛时光倒流,有如置身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但一步跨进每个建筑内部,则非常现代和时尚,亲身体会新天地独特的理念,这有机的组合与错落有致地巧妙安排形成了一首上海昨天、明天、今天的交响乐,让海内外游客品味独特的文化。 |
|
|
|
|
|
|
12月的一天,我在朋友S君的陪同下来到了上海著名的“新天地”石库门。这是一块位于黄陂南路与马当路之间的地方,据说以前是法国人的租界。关于石库门的定义和历史,我并不了解。但很早以前,在我童年来上海时,就曾对那一片整齐的灰色洋房留有印象。那时侯只是觉得新奇,后来,有一次在城西一带的马路漫步,走在宁静的梧桐树下,经过一个个长着爬山虎的洋房和围墙,不时遇见一两个门面小却很精致的乐器店和画店,后来就喜欢上了这样的地方。所以这次来上海,空余的半天,我决定去“新天地”。
天气正好,是半阴半晴的,太阳时而深藏在云层中,时而又在薄云之后显出轮廓。我们走到兴安路,前面就是“新天地”了。那些房子又象久违的朋友一样出现在我的眼前。新天地中央是一条十米见宽的人行街,地面铺着青灰色的砖块,想必雨天一定会亮闪闪映出行人的倒影的。人行街两旁是法式的、意大利式的咖啡馆,从选色到布置,都很考究。虽是现代的,却与周围的砖房相得益彰。咖啡馆的露天座位没什么人,室内也只寥寥的几个顾客,只有轻微的听不出旋律的音乐声在街上飘落。石库门的浪漫与宁静,不但没有被它们打破,反而因它们少了几分寂寞,多了几分充实。
这里的房子当然已经不住人了。闭着的门,空着的阳台,引发了无限的想象。
|
房屋清一色的青灰色砖外墙,窄小而曲折的巷道仿佛地中海边上的小镇。除了咖啡馆和餐馆,还有一些是商店,出售花卉、礼品等,价格自然是不菲。玻璃橱窗和青色的砖墙相互交替。接近圣诞了,这里的橱窗里有了圣诞花、Saint Cross,和很小的圣诞树,充满着温馨。
我们从人行街边,沿着一条巷子向外走,这条巷子从人行街上看好象一个神秘的世界,但进去后没走几步,一个弯后,就是汽车来往的马当路了,一旁正在装修的亚历山大展览馆传来电钻声。站在巷口,才感觉到,原来幻想和现实是那么近。。。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中国共产党一大的会址,也在这里。靠近东南角的黄陂路。80多年前,一群心存理想的青年,从全国各地秘密地来到这里。三三两两的,相会在这样不大的房间里,规划着理想中国家的未来。前方阻力重重,充满危险、背叛和敌人,但这样的人生历程对他们却是幸福的。因为有了可为之奋斗的理想,他们就不再是终日消遣度日的人,世界也就更加有了意义。
在“新天地”的人行街和小巷里走了几个来回,拍了一些照片。临近下午两点,人略多了一些。我们离开了新天地。
离开“新天地”,仿佛离开一个朋友,不免有些留连。只是朋友再好,也不可终日相伴。离开与相遇一样,也是友情延续的必要过程。我和S君走过黄陂路,到了对面的“小南湖”公园。上海人的公园确实可笑。新近开发的不算,大的也不过杭州植物园的一半,小的相当于浙江大学的一块绿地而已。“小南湖”公园属于后者,四周由马路包围,其中一个瓷砖砌出的水面叫“小南湖”,大概也是为了纪念中共一大而建的,水边还有种了杉树的小土坡,也算是山了。有山有水,倒也齐全。上海虽然不是擅长于自然的地方,公园里的地砖、地灯,水面的喷泉,无时不刻渲染着都市的气息,也许让杭州人觉得可笑。但,从石库门出来,有这样一方天地,也让人觉得神清气爽。
喜欢上海可以有很多原因,除了他广大的视野和包容性,繁荣的经济以外,对我来说,还有海派文化、新天地、那些历史与现代和谐地共处的场景。
|
|
|
|
|
|
|